2016—2020年,
在新時代中國發展征程上,
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
對湖南而言,
“十三五”時期
是發展極不平凡、極為重要的五年。
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
艱巨的改革發展任務,
特別是今年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
湖南以一往無前、只爭朝夕的奮斗姿態,
奮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
加快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
修路、治水、辦學、興業……
湖南不斷補齊短板改善民生
5年努力,5年艱辛
全省經濟社會發展
取得了全方位歷史性成就。
發生了深層次結構性轉變,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
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
“十三五”頭4年,湖南經濟年均增長7.8%,總量從2015年的2.9萬億元提升至2019年的3.98萬億元,居全國第9。在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實現了經濟換擋不失速,量增質更優。
9月18日,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中挖裝配車間,技術工人在組裝生產線上忙碌著。湖南日報記者 郭立亮 攝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沖擊,湖南經濟運行保持總體穩定。前三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29780.59億元,同比增長2.6%,增速居全國第5。在全國經濟總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湖南經濟增速位居首位。
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
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加快發展,打破糧豬二元結構,走出精細農業之路。2019年,全省農產品加工產值達到1.8萬億元,初步形成了糧食、畜禽、蔬菜3個農業千億產業。
10月21日,永州市新田縣石羊鎮萬畝富硒水稻成熟,滿目金黃。劉貴雄 攝
工業主導地位更加突出,20條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發展壯大。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湖南涌現出裝備制造、農產品加工、材料3個萬億產業和先進軌道交通、工程機械等11個工業千億產業。湖南從“制造大省”邁向“制造強省”。
9月15日,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出口歐洲的多流制電力機車行駛在軌道上。湖南日報記者 辜鵬博 通訊員 梁超 攝影報道
第三產業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由2015年底的11.5∶44.6∶43.9,調整為2019年的9.2∶37.6∶53.2。網絡訂餐、線上購物,共享經濟、數字經濟……近5年,湖南的服務業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方興未艾,正加快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2019年,全省數字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元,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11月10日,長沙市黃興廣場,平江縣食品行業協會組織該縣100多家辣條企業開展直播帶貨,備戰“雙十一”購物節。湖南日報記者 辜鵬博 攝
創新開放形成新局面
創新型省份建設加快推進,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集聚引領作用強勁。
11月2日上午,第三代雜交水稻衡南示范區舉行晚稻測產儀式,袁隆平專家團隊宣布實收結果為平均畝產達到911.7公斤,加上7月測得的早稻平均畝產619.06公斤,周年畝產突破1500公斤目標,實現了普通生態下雙季稻產量重大突破。彭斌 周圍 攝
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智軌列車、時速160公里商用磁浮列車、1000千伏現場組裝式變壓器、微重力化學衛星、“PK”計算機、“鯤龍500”采礦機器人……三湘大地涌現出了一批前瞻性、顛覆性、引領性創新成果,成為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
2020年9月,湖南自貿試驗區正式揚帆起航,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地標”和“試驗田”。湖南開放發展站上新的歷史起點。
9月24日下午,長沙市高橋大市場西大門,造型為“起航之帆”的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長沙片區立式標識牌亮相。湖南日報首席記者 郭立亮 攝
“十三五”以來,湖南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主動對接、全面融入國家開放開發戰略,從容邁進開放發展新境界。2016年至2019年,進出口總額相繼突破2000億元、3000億元、4000億元大關;新增世界500強企業累計16家;境外投資企業突破1600家,對外經濟合作國別(地區)拓展到92個。中非經貿博覽會長期落戶湖南,對外形象和影響力全面提升。
三大攻堅戰取得新成就
全省5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692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747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3.43%下降至0.36%。剩余未脫貧人口全部具備脫貧的基本條件。十八洞村成為全國精準脫貧樣板,彰顯了精準扶貧首倡地的政治擔當。
十八洞村已經成為全國精準脫貧樣板。湖南日報首席記者 郭立亮 攝
連續實施三個湘江保護與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在洞庭湖實施水環境綜合整治五大專項行動,連續4年發起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全省生態質量持續改善,萬元GDP能耗下降18%,提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重大進展,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產業更“輕”、底色更“綠”,天藍、地綠、水清、土凈的美麗湖南款款走來。
岳陽市君山區丁字堤附近,麋鹿在覓食。楊一九 攝
風險防控有力有效。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平穩可控。
基礎設施構建新支撐
交通網主骨架成型、微循環成網,能源網保供有力,水利網不斷完善,信息網擴容升級,物流網持續優化。
4月9日,火車行駛在黔張常鐵路龍山縣紅巖溪鎮西湖沖特大橋上。武陵山區樹木蔥翠,云蒸霧涌,車輛猶如穿行在仙境。曾祥輝 攝
長株潭城鐵、懷邵衡鐵路、黔張常鐵路、武岡機場、長益新高速……“十三五”期間,一大批交通基礎設施短板加快補齊,滿足百姓出行需求。全省鐵路新增通車里程991公里,總里程達5572公里,其中高鐵里程達1986公里,居全國第3;新增高速公路1201公里,總里程達6852公里,居全國第7。
深化改革增添新活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重大成果。鐵腕攻堅、刀刃向內,全省關停426座煤礦、1000多家非煤小礦山;退出煙花爆竹企業1200多家,化工、造紙、冶煉、鋼鐵等規模企業5000多家。
“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推動全省營商環境改善 。黃建軍 攝
抓改革,優環境?!笆濉逼陂g,湖南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調整下放省級行政權力383項,先后公布200件“一件事一次辦”事項,企業開辦平均時間壓縮到2個工作日以內。2019年底,全省“四上”企業達到4.24萬家,比2015年增加了1.04萬家。
民生保障得到新改善
辦人民滿意教育,湖南推出一系列務實舉措,力保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優質的教育。2017年至2019年,“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連續被列為全省重點民生實事項目,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穩定在98%以上。
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抓實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改善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水平,城鄉義務教育實現優質均衡發展,農村學校成了孩子們舒適生活、愉快學習、健康成長的溫馨家園。朱孝榮 攝
食以水為先。至2019年底,“十三五”規劃內440萬貧困人口的飲水問題已全部解決。目前,我省已建成各類農村集中供水工程近4萬處,農村集中供水率接近90%。
醫護人員在為群眾提供健康咨詢服務。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優質的醫療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向韜 攝
實施健康湖南行動,著力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湖南人均預期壽命從2015年的75.9歲提高到2019年的77.1歲,全省嬰兒死亡率由2015年的3.92‰下降至2019年的3.03‰,優于全國“十三五”目標值。
“錢袋子”越來越鼓,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氣越來越足。鄧仁湘 攝
“錢袋子”越來越鼓,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氣越來越足。2015年至2019年,全省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從9827元上升到13918元,增長41.6%。2019年,全省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680元,提前超額完成“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
看似尋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卻艱辛
點贊“十三五”,展望“十四五”
我們
步履不停
奮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