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市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深入踐行我縣“民生立縣”的發展戰略,由民政部門牽頭,將民政、發改、教育、財政、人社、住建、衛計、農林和殘聯各級部門“協同辦理”,結合全縣精準扶貧工作的實際,進一步做好社會救助宣傳、申請、辦理、管理、調度、考核及民政業務識別認證等為一體的“一門受理,協同辦理”門戶,以信息化手段推進社會救助工作,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真正打通為群眾服務"最后一公里",讓更多的困難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這是黨中央、國務院治國理政理念的深化發展和完善,是改革開放歷史任務的總體概括和提升,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治國理政和改革開放理念的邏輯演進和必然。
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黃樹賢在十九大新聞發布上指出,社會救助是民生保障和扶貧攻堅的一道安全網,把這道網編密織牢是民政部門的重大使命和扶貧攻堅戰役當中的重要責任。全面完善救助保障制度,明確“8+1”的社會救助體系、統籌城鄉特困人員的救助供養制度、推進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銜接等眾多舉措,進一步兜牢了困難群眾的托底保障網。根據《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國務院令第649號)、湘政辦發[2017]19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有關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縣成立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領導小組,鎮街建立了“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社會救助工作站,具體承擔轄區內社會救助的申請受理、信息核對、入戶調查、資料審核、民主評議等服務。隨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及救助工作站的良性運行,我縣各項社會救助政策的得到全面有效落實,切實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和生存權益,為縮小貧富差距,維護全縣社會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鑒于全縣“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業務信息系統的實際需求,以及我省財政資金電子化支付的的良好基礎,我縣社會救助業務信息系統的建設,是我縣民生工程信息化的重要支撐手段。
系統按照區縣、街道和社區,根據實際工作情況,配置不同的工作流程,再分別配置不同的角色,分配不同的工作模塊,讓每一個使用系統的工作人員各司其職,不同級別不同權限,不同角色不同的功能,便于操作使用
社會救助微信公眾號:
社會救助移動APP
救助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救助APP進行審核審批,及進行其他救助業務的辦理。
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本系統的微信公眾號進行救助政策、救助資訊的查詢,也可以通過微信進行業務辦理,和對業務辦理進度進行查詢跟蹤,還可以進行留言建議,與救助機構互動交流。讓信息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路,做到便民惠民,服務于民。
救助完成之后生成電子檔案,并帶有簽。